你有没有想过,人生这牌局,要是开局抓了一手烂牌,还有没有翻盘的可能?咱们今天聊的这位哥们金贝街,叫张利朋,一个来自河北邢台农村的90后。你要是光看他前半生的履历,那简直就是“人间真实”四个字的代言人:家里穷,兄弟姐妹多,学习成绩嘛,只能说重在参与。高考那道坎,他没迈过去,最后去学了个听起来就不太高大上的专业——养猪。
按理说,这剧本接下来就是回老家,养猪,赚钱,相亲,结婚,生娃,然后在一地鸡毛的琐碎里,慢慢熬完一辈子。张利朋也确实是这么走的,甚至还加速了进程,婚结了,娃有了,然后…闪电般地又离了。老婆带着孩子回娘家,他下跪都求不回来。事业上,养猪场经营得还行,但每天一身味儿,在婚恋市场上也是个减分项。家庭、婚姻、事业,仿佛都走进了死胡同。换做是你,是不是觉得这辈子也就这样了,一眼望到头,全是猪饲料的味儿?
可命运这东西,就爱跟人开玩笑。当所有人都觉得张利朋的人生已经“下半场垃圾时间”的时候,他干了一件让全村人都跌破眼镜的事——他跑了,一个人,一张机票,直接干到了天寒地冻的俄罗斯西伯利亚,继续养猪。这一跑,不仅跑出了个养猪场厂长的头衔,还跑来了一段相差10岁的跨国情缘,娶了个金发碧眼的00后俄罗斯姑娘,生了个漂亮的混血宝宝。你说神不神奇?一个在中国婚恋市场被“淘汰”的农村青年,怎么就在异国他乡成了香饽饽?他到底是撞了大运,还是藏着什么咱们没看到的硬核技能?这背后的人生逻辑,比他养的猪可有嚼头多了。
展开剩余90%一、在河北老家的“死循环”
咱们先把时钟拨回到张利朋的青春时代。1990年5月,他出生在河北邢台一个子女扎堆的农民家庭。两个姐姐,一个哥哥,他是老小。在那个年代的农村,孩子多意味着劳动力多,但也意味着贫穷被稀释到了每一个孩子身上。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,面朝黄土背朝天,能给孩子们的,除了那几亩薄田里的希望,再无其他。张利朋从小就不是那种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学习上天赋平平,倒是调皮捣蛋挺在行,上房揭瓦、下河摸鱼,没少挨揍,也没少被老师请家长。
父母看着他那不上不下的成绩单,心里是又急又没办法。在那个“唯有读书高”的朴素观念里,考不上大学,就意味着这孩子前途堪忧。果不其然,高考放榜,张利朋的成绩离本科线差着十万八千里。那会儿,摆在他面前的路似乎不多,要么跟着老爹下地,要么南下进厂打工。就在这迷茫的当口,他打听到河北农业大学有个成人教育,学制一年,学的是中兽医,听着挺高深,说白了,很大一部分就是教你怎么科学养猪。
这成了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。虽然学校不咋地,但张利朋这次是真学进去了。可能他天生就跟这些哼哼唧唧的动物有缘分,一年多的时间里,他把科学养猪的知识啃得透透的,从猪崽的繁育、饲料的配比,到疫病的防治,都摸得一清二楚。毕业实习,他没直接进猪场,而是去了兽药公司当销售。你别说,这小子还真有两下子。凭着扎实的专业知识,他跟养殖户们聊得头头是道,人家猪场里遇到的问题,他三言两语就能说到点子上,推荐的药自然也好卖。那会儿一个月就能赚3000块,在2010年前后,对于一个刚出校门的农村小伙,这收入绝对算得上是“高薪”了。
钱袋子鼓了,爱情的种子也开始发芽。他跟大学同学谈起了恋爱,小年轻的感情,单纯又美好。2011年,工作稳定、收入可观的张利朋,做出了第二个重要决定:辞职,回家创业。他用自己攒下的钱,加上从大姐夫那拉来的投资,在老家办起了一个养猪场。大姐夫出钱,他出技术,典型的黄金搭档。
养猪这活儿,外人看着嫌脏,里面的门道可不少。张利朋是真把猪当事业来干。每天天不亮就起床,清理猪舍、配饲料、观察母猪的情况,猪崽生病了,他比谁都急。在他的精心照料下,猪场的规模越来越大,一头头肥壮的生猪出栏,换回了一沓沓钞票。在同村的年轻人还在外地工厂拧螺丝的时候,张利朋已经算是个小老板了。
按理说,事业有了,该成家了。可现实给了他一记闷棍。他向女友求婚,对方却犹豫了。姑娘家可能觉得,养猪这工作,说出去终归不太体面,每天身上那股味儿,也不是谁都能接受的。最终,这段感情无疾而终。
分手的打击还没过去,父母的催婚大军就压了上来。在农村,二十三四岁还没结婚,那就是妥妥的大龄青年。2013年,经亲戚介绍,张利朋和邻村一个姑娘见了面,彼此看着还算顺眼,没多久就稀里糊涂地把证领了。这段婚姻,从一开始就缺少感情基础,更像是为了完成任务。婚后的生活,也果然如预想般,矛盾重重。
最大的问题,出在婆媳关系和妯娌关系上。张利朋的媳妇性格比较强势,而农村的大家庭,讲究的是一团和气和长幼尊卑。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,比如今天谁家做饭,明天谁家地里活儿多,家里三天两头吵翻天。张利朋夹在中间金贝街,成了风箱里的老鼠,两头受气。他是个老实人,嘴笨,不会哄,只能默默忍受。
2014年7月,儿子的出生给这个争吵不断的家庭带来了一丝短暂的甜蜜。张利朋以为,有了孩子,妻子的心或许能安定下来。可他想错了。压垮这段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,是分地。家里分土地,父母本着公平的原则,给两个儿子一人一半。可张利朋的妻子却觉得分少了,认为公婆偏心大伯子。为此,她在家大闹了一场,跟婆婆、嫂子吵得不可开交,最后,一气之下抱着儿子回了娘家。
这一走,就再也没回头。张利朋去岳母家求了无数次,好话说尽,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下给媳妇跪下,可对方就是不肯回来。心,彻底凉了。这段仓促开始的婚姻,最终也仓促地画上了句号。离婚后,儿子归他。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小伙,成了个“二手男人”,还带着个拖油瓶。更让他崩溃的是,没过多久,就传来了前妻再婚的消息。这对张利朋的自尊心,是毁灭性的打击。那段时间,他彻底颓了,天天靠酒精麻痹自己,养猪场也懒得管了,整个人就像被抽走了主心骨。
他觉得,这个地方,这个环境,已经让他窒息。他必须走,走得越远越好。
二、西伯利亚的“豪赌”
就在张利朋人生最低谷的时候,一个偶然的机会,他在网上看到了一个招聘信息,像一束光,照进了他黑暗的生活。俄罗斯一家猪场,招聘养猪技术员,开出的年薪是25万人民币。
25万!这个数字,对当时的张利朋来说,简直是天文数字。他心动了,不,是激动。他立马报了名,开始跟那边的老板在网上沟通。最大的障碍是语言。俄语,那可是另一套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,字母都认不全。可为了抓住这根救命稻草,张利朋豁出去了。他找来教材,对着电脑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啃,一句一句地学。整整半年,除了打理猪场,他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俄语上。
2016年年初,揣着一颗忐忑又期待的心,张利朋登上了飞往俄罗斯的飞机。他要去的地方,是赤塔市下面的一个小村庄。赤塔,位于西伯利亚,一个听名字就觉得冷得掉渣的地方。飞机落地,零下几十度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,张利朋却觉得心里一阵火热。
可现实很快又给了他一盆冷水。养猪场老板见到他之后,提出了新的条件。所谓的25万年薪,没那么容易拿。老板希望他能技术入股,成为猪场的合伙人。工资嘛,第一个月只有6000块人民币,之后每年涨1000。这跟之前的说法,差距也太大了。从年薪25万的高级技术员,一下子变成了月薪6000的初级合伙人,这落差,换谁都得懵圈。
但张利朋已经没有退路了。回国?回去继续面对那一地鸡毛的烂摊子吗?他咬了咬牙,答应了。虽然工资低了,但“股东”这个身份,给了他新的希望。这意味着,猪场干得好,他年底的分红就不会少。他不再是单纯的打工仔,而是为自己干。
接下来的日子,张利朋把全部精力都扑在了猪场上。俄罗斯的养猪技术相对落后,管理也比较粗放,这恰好给了张利朋大展拳脚的空间。他把自己在国内学到的科学养殖方法,毫无保留地用了出来。从优化饲料配方,到建立严格的防疫体系,再到改良猪种的繁殖技术,他一样一样地改进。俄罗斯工人性格大大咧咧,干活比较随性,张利朋就手把手地教,一遍不行就两遍,用实实在在的效果让他们信服。
你别说,这个中国小伙子,还真有两把刷子。在他的管理下,猪场的母猪产崽率提高了,猪崽的成活率也上去了,出栏的生猪膘肥体壮,卖价都比别的猪场高。一年下来,猪场的利润翻了好几番。到了第二年,张利朋不仅用技术征服了所有人,他那老实憨厚、待人真诚的性格,也赢得了老板和同事们的信任。于是,他被正式任命为这家养猪场的厂长。
当上厂长后,张利朋的工作重心从亲力亲为,转到了管理和决策上。他每天需要处理各种杂事,下达指令,监督执行。虽然还是很忙,但不用再亲自去清理猪粪了。他的收入也水涨船高,工资加上年底分红,远远超过了国内的水平。在当地那个小村庄里,他一个外国人,妥妥地挤进了高收入人群的行列。
三、冰雪世界的“桃花运”
一个有事业、有稳定高收入的单身男人,在哪里都是稀缺资源。张利朋手下的俄罗斯员工们,看他一个人孤零零的,都热情地当起了红娘。在俄罗斯,尤其是远东地区的乡下,女多男少的情况还是比较明显的。所以,张利朋的相亲局,那真是排得满满当当。
金发碧眼、身材高挑的俄罗斯姑娘,一个个地出现在他面前。这可把在国内婚恋市场屡屡受挫的张利朋给整不会了,幸福来得太突然。他先是和一个叫吉娃的当地美女谈起了恋爱。吉娃和张利朋年纪差不多,也离过婚,身边还带着个孩子。两人算是一见钟情,共同的经历让他俩很有共同语言。
但深入交往后,问题就来了。吉娃有个在俄罗斯非常普遍的爱好——喝酒。而且不是小酌怡情,是顿顿都得喝,一喝就得喝到醉。张利朋劝过她很多次,说酒喝多了伤身体,希望她能节制一点。可吉娃把他的话当耳旁风,依旧我行我素。张利朋骨子里还是个传统的中国男人,他实在无法接受自己的伴侣是个嗜酒如命的“酒罐子”。一来二去,感情也就淡了,最终和平分手。
这段恋情的失败,让张利朋冷静了不少。他开始明白,跨国婚恋,外表和新鲜感只是第一步,生活习惯和价值观的契合才是最重要的。
就在这时,他手下的一个老员工,又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。这次介绍的,不是别人,正是这位员工自己的亲闺女。女孩名叫达娃,2000年出生,比1990年的张利朋,整整小了10岁。她家就住在离猪场几公里远的地方。
当老员工把女儿介绍给张利朋的时候,张利朋还有点犹豫,年龄差距太大了。但当他第一次见到这个叫达娃的00后姑娘时,所有的顾虑都烟消云散了。达娃年轻、漂亮,充满了青春活力,看他的眼神里,没有丝毫的嫌弃,满是好奇和崇拜。而在达娃和她父亲眼里,张利朋这个来自中国的厂长,踏实肯干,有能力,会赚钱,还不抽烟不酗酒,简直是理想的丈夫人选。
爱情的火花,就这样在西伯利亚的冰天雪地里点燃了。两人很快就确定了恋爱关系,并且同居了。达娃的出现,让张利萍的生活一下子变得多姿多彩。他不再是那个只知道埋头在猪场里的工作狂,他会带着达娃去滑雪,去看冰球比赛,去感受俄罗斯独特的文化。达娃的家人也完全接纳了这个勤劳的中国女婿。
2021年10月30日,张利朋和达娃在俄罗斯正式登记结婚。没有盛大的婚礼,没有铺张的仪式,但两本红色的结婚证,足以证明他们的结合是认真且郑重的。
2023年9月8日,达娃在赤塔市的一家医院,为张利朋生下了一个可爱的混血儿子。当张利朋从护士手中接过那个有着深邃眼窝和黄皮肤的宝宝时,他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,激动得热泪盈眶。他在俄罗斯,终于有了自己完整的家。为了给妻儿一个更稳定的生活,他在赤塔市附近买了一套房子,下定决心要在这里扎根。
四、新的人生,新的赛道
生活,总是在你以为一切都尘埃落定的时候,又给你抛出新的挑战。2024年年初,受多种因素影响,养猪场的生意大不如前,利润急剧下滑。张利朋经过深思熟虑,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:退出股份,结束自己在俄罗斯长达8年的养猪生涯。
这意味着,他要从一个受人尊敬的厂长,重新变回一个普通的打工人。但他没有丝毫的沮丧。在俄罗斯这些年,他不仅学会了语言,更学会了如何在这个社会生存。他很快找到了新的工作——去建筑工地上干工程。
凭借着中国人特有的吃苦耐劳和聪明好学,张利朋在工地上也干得风生水起。虽然辛苦,但收入一点不比当厂长时差,每个月都能拿到上万块人民币的工资。这些钱,足够让他养活妻儿,还能给远在河北老家的父母和前妻生的儿子,寄去足够的生活费。
这些年,他在俄罗斯打拼攒下的钱,一部分在赤塔买了房,另一部分则寄回了老家,让家里盖起了漂亮的新房。对于远在中国的那个儿子,他心里始终怀着一份愧疚。他最大的心愿,就是将来能把大儿子也接到俄罗斯来,让他接受这边的教育,让兄弟俩能在一起成长。
如今的张利朋,生活忙碌而充实。他不再是那个在河北老家看不到希望、借酒消愁的失意青年。他是一个俄罗斯姑娘的丈夫,一个混血宝宝的父亲,一个家庭的顶梁柱。西伯利亚的冬天依旧漫长而寒冷,但对于张利朋来说,只要家里有妻儿的笑声,他的心里就永远是温暖的。他的人生,在换了一个地图之后,真的打出了一片全新的天地。
写在最后
张利朋的经历,看完之后真的让人感慨万千。咱们很多人,可能都或多或少地在他前半生的影子里,看到过一丝自己的无奈。身处一个高度“内卷”的环境,我们被一套固定的成功标准模板给框住了:好学校、好工作、好房子、好车子……仿佛只有集齐这些“龙珠”,才能召唤出幸福人生。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掉了链子,比如像张利朋那样,学历不行,第一段婚姻失败,就很容易被贴上“失败者”的标签,自己也容易陷入自我否定的泥潭。
可张利朋用自己的行动,给我们展示了人生的另一种解法。这个解法的核心,不是去死磕那个你无论如何都玩不转的游戏,而是勇敢地换个赛道,换个游戏规则。你看,他在国内,养猪这个技能,虽然能赚钱,但在婚恋市场和社会评价体系里,它并不“加分”。可到了俄罗斯,这个在咱们看来“土得掉渣”的技能,却成了他安身立命、赢得尊重和爱情的硬通货。这说明什么?说明天底下没有无用的技能,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。你的短板,在另一个评价体系里,可能恰恰是无人能及的长板。
再说说他的勇气。从河北农村到西伯利亚,这不仅仅是几千公里的地理跨越,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人生冒险。语言不通,前途未卜,还有一个不靠谱的“画饼”合同,每一步都踩在雷上。但他扛过来了。这份“置之死地而后生”的决绝,是很多人缺少的。我们总是瞻前顾后,害怕失去,害怕失败金贝街,结果被困在原地,日复一日地内耗。张利朋的经历告诉我们,有时候,当你觉得已经没什么可失去的时候,恰恰是你最应该放手一搏的时候。不破不立,不把自己逼到绝境,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。
发布于:江苏省联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